水泥作为高耗能产品,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散装水泥是通过产品包装形式的改变,采用专业化和高效的流通方式进行生产、流通、使用的重要建筑材料。促进水泥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散装化,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2007年散装水泥流通业发展概况
2007年是我国水泥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3.54亿吨,同比增长9.7%,水泥累计产销率98.64%,同比增加0.44%;水泥熟料产量9.62亿吨,同比增长10.2%,其中预分解窑熟料4.91亿吨,同比增长22.1%。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51%,同比增长5%;水泥累计出口1519万吨,同比下降21.7%;熟料累计出口1781万吨,同比增长6.5%。
我国散装水泥发展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十五”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水泥散装量达到5.65亿吨,水泥散装率达到41.71%。到2007年底,已有10个城市年水泥散装量突破千万吨。上海、天津、北京三个直辖市散装水泥供应率超过90%,分别为95.03%、94.71%、90.36%,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山东、江苏、浙江三省继续保持散装供应量的前三名,分别为8235.36万吨、7745.57万吨、7167.22万吨;三省散装量合计23148.1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0.98%;其水泥散装率也分别达到了50.64%、65.71%、67.96%,仅次于上海、天津和北京。
二、2007年散装水泥流通业发展特点
一是从2004年开始,商务部会同建设部等有关部门率先在全国124个中心城市启动了禁止在城市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截至2007年底,全国“禁现”城市已达到300多个,全国预拌混凝土供应量6.24亿立方米,已建立规模化的现代混凝土集中搅拌生产、配送中心2993家,这些搅拌配送中心使用散装水泥量达到2.03亿吨。
二是加快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点和物流设施建设。为改变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少、配送体系建设滞后、散装水泥使用率低的状况,2006年商务部启动了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建设工作,为农户建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使用散装水泥提供了方便。目前在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河北的一些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散装水泥销售模式,这些地区每吨散装水泥比袋装水泥价格低20元~30元。截至2007年底,全国各地已建立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5168个。
三是引导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促进散装水泥流通方式变革。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推动水泥生产和销售企业加强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建设。同时,为解决散装水泥物流组织化程度不高、专用运输设备投资大等问题,积极探索散装水泥第三方物流、专用设施租赁等形式,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现代物流方式发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等一些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将先进的GPS定位、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预拌混凝土运输、管理和物流配送过程中,使过去灰尘飞扬的搅拌站变成洁净的现代混凝土生产、配送中心。
四是快速推进我国预拌砂浆的发展。为贯彻2005年国务院提出的“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要求,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2007年6月6日,由商务部等四部两局联合下发了《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国127个“禁现”城市从2007年9月1日至2009年7月1日分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为做好“禁现”工作,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将“禁现”工作落实到位。各地相继建立了相应的部门协调机制;出台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根据试点先行、稳妥起步的原则,组织开展预拌砂浆工程项目应用试点工作;将使用预拌砂浆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要求中;编制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大力开展科研攻关,为预拌砂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编写培训教材,组织人员培训等。到2007年末,全国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96家,设计生产能力2177.13万吨,实际产量为640.06万吨,预拌砂浆罐车252辆,移动筒仓646个。
三、2007年散装水泥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2007年全国散装水泥流通业发展成绩喜人,但由于经济宏观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散装水泥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水泥产量之首,2007年水泥产量为13.5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但水泥散装量只有5.65亿吨,水泥散装率为41.71%,与发达国家水泥散装率90%以上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7.89亿吨袋装水泥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相当惊人,节能减排潜力大。
由于受经济发展、传统意识和地理环境因素等影响,我国散装水泥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很严重。2007年华东七省市散装水泥供应量为2.8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1.24%;平均散装率为53.47%,高出全国平均散装率11.76个百分点。而西南、西北九省区散装水泥供应量为6229.66万吨,为全国总量的11.03%,平均散装率为28.87%,低于全国平均散装率12.8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水泥消费占全国总消费量的40%,但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少,运输、计量手段落后,水泥散装率只有6%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