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14 08:55:04 港口圈

日前,中船工业第七〇八研究所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25000箱级集装箱船型开发”项目进行验收,并达成一致通过意见。至此,25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终于在各种猜测质疑中走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25000TEU被认为是现阶段集装箱船舶发展的极限,虽然是极限,却并非是因为技术难以攻克。早在几年前,马士基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Soren Skou就曾表示,如今建造25000TEU的集装箱船在技术上可行。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的论证,对25000标箱的集装箱船舶长度、宽度、吃水深度、净空高度估算,结合目前大型集装箱班轮航线的挂靠结构与顺序分析,25000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可以通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以亚欧航线28个挂靠港口为例,在考虑前沿水深、桥吊配备、航道参数等多重因素情况下,只有丹吉尔、不莱梅、汉堡、哥德堡、奥胡斯、勒阿弗尔、格但斯克等7个港口无法满足20000标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靠泊。17个港口可接纳25000标箱集装箱船,包含釜山、上海、宁波、盐田、丹戎帕拉帕斯、光阳、厦门、巴生、阿尔赫西斯、费利克斯托、安特卫普、威廉、鹿特丹、泽布鲁赫、敦刻尔克、马耳他、阿里山港。就目前港口通航条件来看,大部分港口满足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靠泊和装卸要求。
不难看出,世界上有多大的船,中国就有多大的码头。中国港口中不乏上海港、宁波港、盐田港、大连港、青岛港等拥有良好的水深条件。但是,船舶大型化对港口造成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
首先,挑战港口靠泊和接卸能力。除了对自然水深条件的严格要求,对于集疏运能力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港口不仅需要提升集疏运体系通过能力、堆场堆存能力,还需要协调港口各作业系统,实现高效配合。
其次,对口岸服务和信息化水平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船舶大型化和企业联盟化意味着货物的水水中转频率增加,国际中转运输需求也将不断增大。因此,港口需要不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提供更好的中转运输服务。在目前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下,国家对港口提出“提速降费”新要求。这就要求港口智能化建设、信息化水平不断向前,保障装卸速度的同时,还需要更快的疏港能力。
最后,船舶大型化还对港口及船舶的靠泊安全提出新要求。2018年曾发生多起船舶碰撞岸桥、码头前沿的事故案例。除去主观因素,船舶大型化也是客观原因之一。与原来中小吨位船舶相比,大型船舶可控性难度更大,这直接影响并加大了船舶进出港口和靠离泊位操作的危险性,也是船舶碰撞码头事故发生频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当然,国外的很多港口为了迎接大型船舶,也在港口航道疏浚、超大超高起重机配置上痛下功夫。
同时,也有船公司意识到,船舶大型化并非获得成本优势的“万金油”。2019年3月份,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施索仁表示,马士基无意建造更大的船舶。施索仁表示,巨型船舶只能和全球范围内的少数港口匹配。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俞曾港在广州世界港口大会上也曾表示,或许未来会有更多的港航企业发声,共同约束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来改变全球港口网络格局的演变进程。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军人邮寄国内普通包裹资费优惠30%
- 交通领域已淘汰更新26万辆营运类柴油货车
- 我国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等
- 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上半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 产地冷链物流政策将出 多产业迎利好
- “全球买、全球卖”,中国新电商为开放合作架起数字桥梁
- 农业农村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助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 【上海】首个航空前置货站启动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