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5 10:19:06 中国证券报
关注中物联
中国港口协会8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下旬,中国港口协会监测的沿海重点枢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延续两位数高增长。上港集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港7月预计集装箱吞吐量完成超430万标准箱,创历史同期新高。
专家认为,在各项前瞻性指标表现较好的情况下,7月出口同比增速会保持较高水平,外贸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外贸货物吞吐量进一步恢复
从港口方面的外贸前瞻性数据看,7月以来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环比反弹迹象均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7月以来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较6月进一步恢复,7月下旬表现尤为亮眼。7月下旬(7月21日至31日),中国港口协会监测的沿海重点枢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12.7%(7月中旬为5.9%),沿海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9.3%(7月中旬为7.3%)。从7月整体看,中国港口协会重点监测的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3%(6月为同比减少3.4%)。
此外,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义乌小商品指数中的出口价格指数一直保持在100以上(指数基点为100),5月和6月该指数均在100以下。这表明,7月以来小商品贸易景气度有所回升。
出口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多家机构预计,在供应链有保障、政策支持力度大等多因素影响下,出口仍将保持高景气度,7月按美元计出口将维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预计,7月出口同比增长16%。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对这一数据的预计为同比增长14%。“虽然近期数据显示海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我国制造业供给优势将部分缓冲出口同比增速下行压力,出口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张文朗说。
同时,各地稳外贸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比如,江苏近日出台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若干措施》,从大力促进外贸物流畅通、扩大二手车出口业务、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工作顺利开展。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认为,国内供应链和物流运输链显示较强韧性。在全球能源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在能源供给、供应链稳定性、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占优势,有利于支撑我国出口。海外需求基本面仍有保证,7月美国和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位于荣枯线之上,需求继续修复,生产活动处于扩张区间。此外,海外通胀仍处于高位,价格因素仍将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支撑。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 中国—东盟区域医药交易(集采)平台助力中国医药“走出去”
- 多家国际寄递企业公布2025年业务旺季收费标准
- 长沙首条电煤“铁水联运”专列首发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 服贸会海关通关服务保障工作启动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揭牌成立
- 深莞携手推动数字城市联合创新 打造大湾区数字化发展新引擎
-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
- 两部门明确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的相关税收政策
- 闽鄂深化港航物流经贸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