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1 16:12:34 经济日报
关注中物联
阿根廷媒体最近报道称,中国调整进出口关税的举措,让阿根廷乳制品、海产品、甜玉米和香菜籽等商品大为受益。该报道的背景是,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国对101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并对部分产品实施零关税,其中涉及143项阿根廷农工产品的关税。
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中国减降关税的决定颇为不易。关税总水平是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重要体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降低关税,扩大进口。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大搞技术封锁,抬高贸易壁垒,冲击多边贸易体系,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严峻。面对重重挑战,中国继续减降关税,扩大市场开放水平,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至2023年的7.3%,表明了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坚定立场,也展现了一个世界大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定力。
中国减降关税的举措,让国际社会能够更好地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各国商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
以阿根廷为例,受减降关税等贸易利好政策推动,中阿双边贸易额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逆势上扬,2023年已经达到约255亿美元。目前,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在阿根廷经济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中阿贸易稳健发展,给阿根廷经济提供了巨大助力。因此,阿根廷媒体对中国最新的关税调整举措充满期待并加大报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在中国有针对性的减降关税举措帮助下,也受益颇多。为支持和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2021年,中国宣布进一步扩大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对原产于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适用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2024年继续对与我国建交并完成换文手续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特惠税率。相关举措带来的市场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来说弥足珍贵,是“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生动注脚,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调整关税在惠及国际社会的同时,也让国内经济和百姓生活充分受益。例如,在近几年的关税调整中,医药一直是降税的重点领域,不少抗癌药、罕见病药及相关原料的进口关税已降至零,有效提升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一些关键矿产原材料进行减降关税,帮助国内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中国开放,世界共赢,体现于此。
每日 推荐
-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 中国—东盟区域医药交易(集采)平台助力中国医药“走出去”
- 多家国际寄递企业公布2025年业务旺季收费标准
- 长沙首条电煤“铁水联运”专列首发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 服贸会海关通关服务保障工作启动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揭牌成立
- 深莞携手推动数字城市联合创新 打造大湾区数字化发展新引擎
-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
- 两部门明确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的相关税收政策
- 闽鄂深化港航物流经贸合作
